首页 香烟价格 正文

云南镇沅烟区:低产“巴掌田”变高效“连片田”-云南祥云县下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冬季战 点燃寒冬里的一把“火”

小众宜居城市,云南省名字的来源,大理的祥云县如今发展怎么样? 来源:哔哩哔哩网

云南镇沅烟区:低产“巴掌田”变高效“连片田”

在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平掌村,通过无人机的航拍镜头,可以清晰地看到,正在进行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让曾经“支离破碎”的田地展现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姣好面容”。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去年以来,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服务耕地保护大局,配合相关部门在各种烟村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他们采取“听、查、审、访、议”工作法,深入实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现场勘察指导,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符合实际、完整可行,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持续筑牢粮经烟轮作的稳固根基。

家住平掌村文补组的杨杰和大多数当地农民一样,一开始对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持怀疑态度,有事没事就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在田间地头转悠,看着挖掘机在田间往来穿梭,进行田块平整、路基压实、沟渠开挖等作业;看着工人熟练地进行着蓄水池浇筑和镀锌管安装。一段时间过后,看到过去的“巴掌田”“补丁田”破埂连片成了“方块田”“高产田”,他再也难掩激动的心情。

“这地一改,旱能浇、涝能排,水泥灌渠里随时都能听得见水响,大型农机直接开到田里、植保无人机随心飞,这地啊,真是越种越省心。”杨杰满脸欢喜地憧憬着今年的收成。

“在过去,由于田块分散,田埂多,这片地很少有人愿意租种,加上排灌设施落后,又不利于农机下田,租金一让再让也租不出去,现在我们整合出了几百亩的土地,计划流转出去,有好多农户抢着要承包,租金也涨了不少,极大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平掌村党支部书记汤美刚说。

据了解,平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土地整治工程、灌排设施提升工程、宜机化改造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将平整地块2113.95亩、修建沟渠14.09千米、新建砂石机耕道23.32千米、开挖水池0.13万立方米等。完工后,这片农田将被建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配套完善、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标准化现代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项目开工以来,面对施工进度慢、现场人员配备不足、施工质量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镇沅县局(分公司)精心组织,积极协调,联合有关部门召开项目推进会,调度专人驻守现场,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每一个工序、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力求项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完成,更好地惠及周边群众。

“目前我们正在抢工期、抓进度,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完工后的高标准农田,能够实现全面机械化耕作,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此外,无人机飞防的规模化作业,也将节省大量农事投入品的开支。”项目负责人罗兆明介绍。

“农田不仅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是绿色生态田。我们除了要改善平掌村农田质量,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抗灾减灾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支撑,更要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数字化、绿色化和机械化上做文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真正让‘高标准’羽翼丰满,让乡村振兴‘地’力无限。”镇沅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云南祥云县下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冬季战 点燃寒冬里的一把“火”

冬闲时期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1月10日,走进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高标准烟田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挥动着“长臂”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作业,起垄机轰轰作响、开足马力翻耕起垄,工人们忙着拓宽机耕道,整个施工现场忙而有序、如火如荼。

连日来,祥云县下庄镇抢抓农田“卸甲”期,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争分夺秒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做好2024年农业生产准备工作,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冬季战”,为农民点燃寒冬里的一把“火”。

据悉,2023年以来,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按照示范区7个乡镇,每个乡镇2片,每片不低于1500亩的标准,全县优选14块高标准基本烟田进行储备,其中,在下庄镇开展实施1337亩高标准基本烟田项目,包括沟渠、机耕路、土地整理,目标配套烟水机耕路土地整理项目26件。

项目建成后,之前的“巴掌田、斗笠田”集零为整,正慢慢变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发展开辟出新空间。

一道道弯曲沟渠变成标准沟渠,一块块零散的土地变成肥沃良田,眼前的变化让当地农民喜上眉梢。当地村民罗明仙说:“沟渠、机耕道都修好了,土地由小田变为大田,整理出这么好的田块,我们搞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图为祥云县下庄镇高标准烟田建设现场。艾靖宇 摄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深化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祥云烟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逐步推进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有力提升区域内农业产业稳产增效。据下庄镇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王云民介绍,目前整个项目推进完成了70%。在高标准烟田建设实施的同时,全县实地踏勘2024年高标烟田储备项目,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与高标烟田项目同规划、同部署。目前,全县已储备2024年高标烟田1.3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环环相扣,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发展,还能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蓄能助跑。

下庄烟叶收购站站长杨金全介绍,当地和农业企业签订了豌豆定制订单,进一步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当地引进了相关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劳务公司,当地农户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得到承包费,还能应聘担任产业工人,在本地就业,一个月能增加1500-3000元收入。”

近年来,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以打造一幅“具有祥云特色的富春山居图”为目标,以最美乡村路为载体,以串联一片风景、融合一带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发展为思路,全面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

未来的祥云烟区将是万亩烟田连畴接陇,千座烤房鳞次栉比,配套灌渠如长龙盘旋,无人机摇曳天地,机械化“一撸”到底,人工智能代替了拽耙扶犁,绿色生态代替了面源污染,欢歌笑语代替了汗流浃背,农田终年高产稳产。

“我们将继续做好高标准烟田建后管护工作,确保建成一片、管护一片、利用一片。”下庄镇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负责人王云民表示,下一步,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将全力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改善烟田基础生产条件,破解农业发展资源瓶颈,通过项目建设惠及更多农户,助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云南石林烟区:从“树标杆”到“立新高”

有着“云烟之乡”美誉的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云烟品牌核心优质原料基地”。有着传奇色彩的“红花大金元”烟叶,是云南烟叶中“清甜香”型的典型代表。

“天下烟叶看云南,清香芬芳满云岭”。石林县是全国种植“红花大金元”品种最多的县级市。2023年,石林种植烤烟12.17万亩、收购烤烟31.251万担,烟农户均收入实现7.27万元,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上述这份答卷,写在全国烟叶计划“由稳转增”的政策窗口期,写在云南省烟区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石林县作为“老牌”烟区,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石林烟区积极试验“一亩地”,拓宽“一条路”,再走出“新天地”。石林烟区敢于先行尝试和摸索,正是云岭烟区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向下扎根谋发展

“稳固烟叶基础,守好烟叶基本盘”已成为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化研究的命题。位于云南省优质烟叶“黄金走廊”最东端的石林县,在确保烟地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的前提下,开展了多轮优化烟田布局的行动。

早在2018年,石林县已建立制度保护28万亩基本烟田。从2021年开始,石林县对已规划烟区进行了优化布局,制定《石林彝族自治县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县、乡、村三级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立足烟草产业特点,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探索构建“烟粮协作、设施共享、主体共育”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基本烟田保护融入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增基本烟田7万亩。石林县共规划35万亩基本烟田(这里缺乏宾语,据前文推断可能是“基本烟田”),规划实现后,核心区占比91%约32万亩。截至2023年,石林县共规划连片283片,片均面积430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23片,轮作比例达95%以上。

有了田,更要有“良田”,看得见沃土,才望得见增收。

图为2023年5月10日,移栽覆膜后的格渣高标准烟田。 商暾 摄

2020年以来,石林烟区始终把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作为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上积极探索并实践。截至2023年,建成烟水工程9000件,烟草投入资金1.5亿元,受益烟田面积20余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项目6个,面积1.6万亩。

“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基本烟田格局形成,石林烟区以8个字——“腾笼换鸟”“滚石上山”,回答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在哪儿种烟”这道必答题、关键题。

向“农”而生开新局

立足“大国小农”国情,优化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石林烟区步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需求。

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石林县构建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培训种植分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主体;完善对职业烟农的考核评价,引入退出机制、实行差异化管理。截至2023年,石林烟区已培育职业烟农7364名,在烟农群体中占比约为85.34%;按照“建设一个基地、培训一项技能、推动三个就业”的思路,积极建设产业工人培育基地,推动产业工人在农业生产、烟叶收购、烟叶复烤之间轮换就业。

图为2023年2月10日,石林县格渣高标准烟田机耙作业。 包锐倩 摄

聚焦“怎么种烟”的问题,石林县依托高效生产组织和专业生产服务,把烟农引入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体系。推行社会化托管服务,加快实现“轻松种烟”。

石林县从2010年开始探索合作社建设,制定合作社团体标准83个,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首个团体标准;石林烟区通过推行“烟草部门 合作社 烟农”的种植模式,引导烟农合作社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专业化育苗、专业化分级和专业化绿色植保服务覆盖率为100%,专业化机耕理墒服务覆盖率90%,专业化烘烤服务覆盖率接近72%。同时,石林烟区提升烟苗统一配送、专业化中耕、专业化运输等新型专业化服务,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烟叶生产经营态势。

石林烟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向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型。聚焦用工多、机械化作业率低的环节,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烤烟生产核心示范区探索实施机械化作业“套餐式补贴”模式。在耕地、整地、起垄、覆膜、移栽、中耕培土、植保等重点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率100%,亩均用工从28人/亩降到了20人/亩,成本较传统种植方式降低约600元。在烟叶生产淡季,大型拖拉机等设备可投入大农业生产,提升了石林县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红土地上尘土翻飞,不见烟农辛苦劳作,只闻机械轰鸣声阵阵,只见潺潺流水润烟株……

向“绿”而行谱新篇

全国烟叶工作会议指出,烟草行业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烟叶发展绿色转型是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导向。

面对这样的指引,石林烟区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

立足国际视野,扎根本土建构。昆明市内,石林县首个整县推进STP(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深入推进禁用、高危农药“零检出”(HHPs free),2020年通过MVR项目(可持续燃料烘烤监测与验证项目)国际认证,2023年STP项目考核位列云南省第一。

图为2023年7月5日,环球公司总经理参观烟叶安全质量控制中心。郭存 摄

2023年,石林县以建设7.58万亩绿色烟叶生产示范区为引领,制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定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分解四大目标任务和九项工作措施,形成了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石林烟区突出绿色低碳导向,100%开展废弃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行“一片一案”测土配方施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施用;率先建设全国县级烟叶安全质量控制中心,100%开展农残检测,农残检测合格率为99%以上,首创扫描二维码出具农残检测报告、凭报告售烟模式;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全国首家开展5座太阳能空气热源热泵烟叶烤房示范,8年时间建成新能源烤房10266座,在全省率先实现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烘烤。

在向“新”升级过程中,带动向“绿”转型。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转型发展,石林烟区扎实推进“四虫一剂”生物防治技术成果落地,在蚜茧蜂100%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了7.5万亩捕食螨、1万亩夜蛾黑卵蜂、0.2万亩叉角厉蝽和0.3万亩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的推广工作,综合运用光诱、杀虫灯、蓝板、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手段,建立了80个物理防控示范区;同时,在核心烟区试点建设2个烟草智慧农业远程信息化综合检测系统,集成气象、病情、虫情、土壤墒情监测分析为一体,为病虫害分析预测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从石林烟区的实践看,向“绿”前行之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潜力正凸显。石林烟区牵头研究烟叶病害和农残管控标准科技项目,目前已申请专利4项,发表软著2件,发表论文1篇,撰写标准9项;近两年共获知识产权22件,发表7篇SCI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获各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5项;昆明市局(公司)生物防治天敌繁育中心、绿色发展策源站相继落地石林县,推动石林县成为全市烟草先进适用技术孵化基地。

当12万余亩绿色烟草迎风摇曳,层层绿浪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融为一体。从叠水之瀑到巴江岸边,从石林峰丛到圭山之巅,从“试验区”到“先行区”,石林烟区聚合磅礴力量并凝聚各方智慧,蓄积发展新动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将步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

旱地变良田 沃野“丰”景新——云南红河州建成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

春分近,农事忙。走进云南省开远市中和营镇,登上黑果山远眺,数万亩连片耕地一望无垠。近处,5000亩烟稻轮作区已完成翻耕、理墒、打塘作业,等待烟苗移栽;向西北望去,上千亩连片种植的蚕豆绿意盎然。

近年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协同当地政府,在中和营镇开展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构建以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绿色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做强烟区产业综合体,是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抓好高标准烟田建设,持续优化烟粮轮作,大力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在烟粮经协同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道路。”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朱艳梅表示。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和营镇耕地多为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能力差,大多为丘陵旱地,同时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十分困难。

为夯实现代农业基础,2011年,红河州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协同开远市委市政府实施“东山基地单元”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水利、机耕路等,涉及以中和营镇为主的三个项目区。

项目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以及”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连片推进”的原则实施,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相结合,归并分散零星地块,形成了“管网、沟、渠道、路相配套,田成快、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局面,当地群众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有了强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2022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指导下,红河州局(公司)组织中和营镇烟农试种500余亩旱地水稻,取得成功,为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2023年年初,开远市委市政府牵头引进开远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自主流转及农民带土地入股的方式,在黑果山片区流转了1万亩土地,建成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

“按照规划,项目区的种粮区和种烟区各为一半,以轮作模式开展生产,发挥稻烟交替种植对土地的保育作用,实现优质稳定产出。”红河州局(公司)副经理高松介绍道。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基于成熟技术保障和专业团队指导,2023年秋季,项目区5000亩旱地水稻喜获丰收,亩均收获稻谷650.2公斤,千里旱坝稻飘香的愿景变成现实。

加快烟叶产业转型

来到项目区烘烤工场,100座冷热一体多功能烤房整齐排列,烤房顶全部装有光伏发电板。与烤房群一路之隔的,是集回潮、专业化分级、收购等功能为一体的仓库,仓库上方同样也安装着光伏发电板。

“这些光伏发电板在烘烤期间可保障75座烤房用电需求。”开远市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雷荣介绍,在非烘烤季,烤房群中具备冷藏功能的50座烤房可直接作为冷库使用,缓解了当地时销农产品收购端冷链不足的难题。

为提升烟叶生产绿色化、精益化水平,红河州局(公司)进行统筹规划,在项目区构建起以化肥减量化、植保绿色化、能源清洁化和资源循环化为特征的烟叶生产模式。同时,以生产组织模式再造推动生产管理体系革新,实现生产管理网格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管理方式数字化,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

——划分种植网格。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方式,按照30~50亩/片的标准划分片区,公示片区位置、面积、价格等信息,原则上“每户只种一片田”,方便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优化管理模式。推进烟叶生产管理网格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发展。组建专业服务队,建立烟叶生产全周期服务体系,构建非烟作物服务新模式;建立差异性惠农定价收费机制,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施与网格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合作社规范运营机制,建立专业化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

——培养职业烟农。加强生产组织和烟农队伍管理,按照“技术精、素质强”的原则培训烟农,在培训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用工管理、经营管理、智慧农业管理培训,提升综合技能,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

拓宽多元增收路径

在项目区千亩蚕豆种植基地,一排排“绿篱笆”矗立在地头,饱满的豆荚缀满枝头。

“去年9月底播下豆种,当年便摘了第一茬。当前正是高产期,亩均收益能达5000余元。”凉棚下,种植户李本云正在给几名工人安排活计。

围绕项目区多元化种植、多元化增收,红河州局(公司)积极联合地方及相关农业企业,合作开展了旱地水稻、油菜、蚕豆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把握特色产业发展规律,以“粮烟双优、产业融合”为发展思路,利用当地“夏长无冬、秋春相连”气候条件,合理规划旱地水稻、烤烟、玉米、蔬菜四类作物轮作区,抓实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增加亩均收益。

变革组织方式,实施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合作社,建立政府、农投公司、村委会(种植合作社)、烟农合作社、烟农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推行政府主导的烟区大产业规划,种植合作社统一开展生产经营管理,烟农合作社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有效促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推动产业化发展,引入第三方加工型、销售型企业,通过联合运营,解决农作物加工、销售问题,提升附加值,形成稳定产业链。

“去年年初,我将25亩土地流转出去,又返租种植了45亩集中连片的烟田,耕作不用来回跑,还可以托管给专业服务队种植,省心多了。”34岁的李丹怀是中和营镇响水村村民,流转土地后,他加入烟农合作社,成为一名专业化机耕队员,烟田整地备耕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有3万余元机耕费进账。“去年,我种烟、机耕,以及到蚕豆基地打工的纯收入,加起来有20万元哩。”李丹怀高兴地说。

项目发展带来的不止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此前我们村5000多名村民中,外出打工的就有1000多人,基本都是青壮年。得知家乡有了增收的‘大项目’,许多人又回家乡发展了。”响水村党总支副书记何荣军说道。

“有了各方面经验积累,今年项目区发展一定更顺畅。”朱艳梅表示,为了适配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红河州局(公司)引导各村委会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将拓宽粮经作物种植种类,让烟粮经协同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数字赋能 智慧种烟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纵深推进、全面突破的良好态势。聚焦智慧种烟,各烟区始终坚持以烟农需求为中心,搭建烟叶智慧平台,持续推进对烟区生产可视化、烟田管理精准化、管理服务在线化、查询分析智能化的探索,不断加快数字技术和烟叶产业深度融合。本期“烟草视点”,让我们一起看各烟区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烟叶生产质效、助力烟农轻松种烟的生动实践。

“慧”种更惠农

3月7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铳卡村烟农赵成华走到自家烟田边上,看到一排排被大型机械“修整”过的土地,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是赵成华依托专业化服务队开展烟叶生产工作的第三年。与其他烟区不同的是,这里的农用机械有“大脑”——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系统。

从2022年至今,文山烟区生产、起垄等环节的作业都是借助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系统高标准自动完成的。砚山县、丘北县属于地势平坦的坝区,针对大面积连片烟田整地起垄作业需求,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引进自动驾驶的智慧型起垄机械。

“以卫星定位自动驾驶代替人工驾驶,每公顷烟田作业时间仅需45至50分钟,理墒的路线笔直、整齐。”文山州局(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人说,除了整地理墒的大型机械,其他经过改造的覆膜、除草等机械,也在“大脑”指挥下进一步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和精准程度。

“施肥、理墒,这些农机什么都会干。经验丰富的老机耕手都比不过它,从来没操作过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赵成华笑着说。

智慧农业、绿色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兴起,为烟用机械的选型、改进和研发注入了新动能。文山烟区适时引进农机智能导航、远程数据分析等技术,以智能机械化促进农艺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以推动烟叶全程全面数字化为目标,云南各烟区探索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烟叶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一部手机种好烟”落地推广,释放数字技术对烟叶生产转型升级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虹溪镇,种烟30多年的汪塘村村民李金龙说,今年种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让他感到欣喜的是“香叶智农”App的使用。

“太方便了,所有的服务都是一键式的。”李金龙一边感叹,一边给记者演示起来。

“你看,在技术指导这个功能里,我们烟农可以根据种植情况随时随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请教专家,第一时间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李金龙说,烟农可以在线自主选择需要咨询的烟技员或专家,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实现实时沟通。

在此之前,烟技员在指导烟农时大多采取现场指导的方式,但由于烟技员负责的区域较广、烟农较多,有时候难以实现快速响应;现在,技术指导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完成,大大提高了烟技员服务的时效性。

在专业服务模块里,李金龙可以选择育苗、起垄、采收等烟叶生产环节的专业服务,也可以选择由哪家合作社提供相关服务,所有服务明码标价、一目了然。

“服务非常到位,效果也很棒!”李金龙说。

以今年整地理墒为例,李金龙通过软件选择了合作社的专业服务,当天合作社机耕队队员就把大型机械开到他的烟田里,不到半天就完成了30多亩烟田的整地理墒工作,并且作业质量很高。

服务结束后,李金龙在软件评价区写下自己的感受,整个服务流程才算结束。

有评价,有追溯,这种模式让专业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

“我所服务的喜洲片区5个村共有274户烟农,在烟叶生产动态管理系统里可以查询每一户烟农的基本信息,方便我为烟农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湾桥烟站,生产技术人员张亚斌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烟叶生产动态管理App。

大理烟区依托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烟叶数字化转型工作,建立起“省—州—县—站—片区”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将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结合,实现对生产环节的动态管理及烟农的全面画像。

与此同时,他们还紧密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开发部署了“大理一张图烟区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对接烟农的合同网签档案,实现对地块信息的多级化管理。

“把烟区规划信息、烟田地块信息、合同网签信息融合进一张图,所有资源档案实现数图一体可视化管理,全面掌握‘在哪里种烟’‘谁在种烟’等信息,为稳定核心烟区和基本烟田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张文豪介绍说。

事实上,智慧场景已经融入云南烟区烟叶生产的多个环节——育苗棚里,温度计被自动感应装置“温室娃娃”替代;天空中,无人机起飞,对事先设定好的区域进行精准作业;收购线上,自动上料机、自动分级机和智能定级机根据烟叶部位与质量情况,将烟叶推入不同烟筐,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准确高效……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云南烟区通过“数据 智能”的方式,推进烟叶生产工作实现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广大烟农真正搭上了“智慧”顺风车。

山东临沂全程智能 化“忧”为优

春分时节,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鸿强种苗合作社育苗棚内的悬空移动苗床上,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开来,烟苗已经开始冒出嫩芽。

连日来,气温攀升,兰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生产科科长吴健通过手机查看烟苗生长情况,并对育苗棚内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控调节,以达到最优生长环境。

“实时监控管理非常重要。今天室外温度高,育苗棚内升温快,育苗工人在手机上就可以开启自动卷帘通风、自动温控系统以及自动喷淋浇水模式,几十个大棚管理流程一个人就能搞定。”吴健一边操作一边说。

自2020年起,兰陵县局(分公司)创新推广应用智能化育苗方式——悬空水培育苗,这种模式栽培的烟苗所需的水分、养分全部采用智能喷淋系统精准供给,同时利用燃气增温、苗棚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方式,实现温度精准管理、自动调控,既保证了对成苗大小和成苗时间的有效控制,又显著提升了烟苗壮苗率。

“培育壮苗是生产优质烟叶的第一步。”吴健介绍道,“悬空水培育苗技术基本解决了育苗期环境温度变化、施肥不均影响烟苗生长的问题,能够科学控制成苗大小和成苗时间,培育的烟苗壮苗率达98.7%,与漂浮育苗培育的烟苗进行对比,其茎更粗壮、根系更发达,成苗质量显著提升。”

“智慧”种烟不单体现在育苗环节。近年来,临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烟叶管理数据驱动中心,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技术和设备资源,构建起烟叶生产经营全链条智能管控体系,推动烟叶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朱站长,今年你们那个‘智慧植保’还搞不?”前几天,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朝阳官庄村的烟田里,沂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试验站站长朱先志正在检查田间物联网设备,烟农曹中刚急匆匆赶来。

“老曹,你放心,不但今年搞,以后还会一直搞!”朱先志笑着说。

老曹说的“智慧植保”,在临沂烟区烟叶生产中发挥了大作用。近年来,临沂市局(公司)开展田间物联网建设,在全市烟区布局害虫灯诱监控系统、害虫性诱监控系统等智能装备,实现了对区域烟田环境和烟草害虫的实时在线监控;建设了气象墒情监测站,采集空气、土壤、光照、降雨等农业气象参数并自动上传云端,烟农可通过网页或手机获取信息;结合烟叶管理数据驱动中心监控预警平台数据,对测报数据、田间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了准确高效的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测模型,实现了病虫害宏观管理和精准预测,有效控制了蚜虫、烟青虫等虫害大面积发生。同时,依托“鲁烟惠农”一站式托管服务平台,烟农通过手机下单,可以委托服务队为示范区内的烟叶和其他作物病虫害防控提供专业化托管服务,实现轻松防治。

“智慧植保”和“托管订单式服务”双管齐下,为烟叶生产上了双保险。“我种的烟叶一点都没让虫咬,多亏了‘智慧植保’!”老曹乐呵呵地说。

“今年,我们还将在示范区内安装管网,搭配田间环境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等传感器对烟田灌溉实时监测,继续推动智慧灌溉向烟田普及,实现烟田智能化供水。”临沂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主任田雷表示。

近年来,“智慧”种烟已经渗透到临沂烟区烟叶生产的方方面面。春耕起垄时,应用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实现烟田起垄高、大、满、直;烟田规划时,采用“电子地图”标注基础设施、轮作烟田等信息,为生产布局调整、烟基设施规划、烟田有序轮作开启提前预判,让种烟事半功倍;烟叶烘烤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采集烟叶烘烤数据,实现烟叶烘烤智能化管理,使整个烘烤流程可预测、可追溯;烟叶收购时,落实“一刷三拍”,实现烟叶精准智能收购,确保烟叶收购规范有序……

重庆酉阳育苗数据上“云端”

为着力解决烤烟育苗环节存在的管理成本高、数据采集难、技术指导不精准、烟苗质量难追溯等问题,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轻流低代码为依托,借助BI数字看板、大数据、物联网等,探索全新的育苗可视化管理平台——“酉州烤棚”。平台为育苗环节各项工作赋能,采用轻流低代码软件扫码录入育苗环节过程数据,采用物联网手段实时监测育苗进展情况,从而实现育苗阶段全过程把控,保障烟苗始终在适宜环境生长,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育苗环节的异常并立即响应,降低因异常造成烟苗损失,实现育苗阶段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单一码,数据采集全面“上云”。2022年,酉阳县局(分公司)研发“酉州烤棚”可视化管理平台,同时利用轻流低代码软件开发育苗全过程生产信息填报程序。利用该程序,酉阳县局(分公司)为全县433个中棚、21个育苗大棚设置二维码,在原有记录表单基础上,不仅新增了苗棚海拔、播种盘数、出苗率等育苗期间的过程数据,还增加了苗棚建设年份及设备异常情况等内容,实现了育苗设施设备信息、育苗过程管理信息等实时上传、自动统计,消除了传统育苗工作中数据填报不及时、检查校验滞后等堵点,为实现生产技术快速优化、操作规范严格落实、育苗设备及时维保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各烤烟育苗点育苗数据的统计,县、站、点、育苗业主四级可通过PC端和手机端实现可视化管理。

科技赋能,过程管控精准育苗。“酉州烤棚”可视化管理平台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育苗数据分级展示功能。展示内容包括育苗棚建设数量占比图表、各育苗点温湿度变化曲线等信息。各级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各育苗点环境数据,实时掌握育苗现场第一手信息,提升育苗环节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育苗棚环境实时监测功能。利用物联网终端设备,对烟苗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育苗棚内和棚外温湿度数据、有效积温统计计算、烟苗长势影像数据的实时采集。育苗预警处理功能。支持对物联网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设置范围值,实现育苗环境异常自动预警。育苗点的工作人员确认处理完预警情况后,设备继续监测现场数据,直至数据恢复到正常范围再自动解除预警。利用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对苗棚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自动抓取和预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气候变化的育苗期生长发育模型和育苗操作规范,为优化育苗资源配置、科学确定播种期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智慧育苗”。

“酉州烤棚”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帮助烟农减工降本,实现效率效益提升。今年全县142个烤烟育苗点100%推进“酉州烤棚”可视化管理平台应用,以信息化手段代替人工作业,育苗工作整体呈现“布局集约化、育苗专业化、管理精益化”的良好局面。

声音

福建三明市将乐县白莲镇烟农邓贤朋:

为帮助我们提升烟叶生产工作质效,福建省将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从去年开始自主开发了专业化初分服务管理小程序,通过探索掌上智慧种烟新模式,构建初分数字化精准服务在线平台。通过一部手机,我们就能享受到烟叶初分专业化服务的便利。借助这个小程序,烟站人员还能线上实时查看我们烟农烟叶初分进度和初分数量。

今年我还会选择用手机在线提交申请,借助服务平台就能轻松完成派工,派工对接速度快、人员素质好,真的很给力,让我们省时又省心。

今年,这个平台会在我们全县推广使用。平台里,在库的专业化初分人员有2900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分面临的用工难问题。同时,烟叶生产移栽、采收、编烟等用工需求模块也被纳入平台,解决了烟叶生产各环节用工难问题。

湖南桂阳县局(分公司)烟技员尹钰:

近年来,随着烟叶生产智能化进程持续加快,我深感智慧烟草正在不断赋能烟叶生产,让管理服务更加便利、高效、精准,为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烟种在智慧大棚落地生根,通过温湿度管理、联动、预警系统,基本实现了远程化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为烟苗健壮成长保驾护航。烟田、烟基电子化地图,让我们对辖区烟叶种植、烟基设施情况一目了然,即便新接手的同事,也能通过地图对烟农烟叶种植、烟基管护情况进行有效核查。线上合同管理,真正实现合同签订、公示公开、履行、变更全过程无纸化管理,管理过程也更加规范、便捷、高效。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通过智慧气象站、病虫害监测站,对气象灾害、病虫害进行实时预警,实现科学精准施策。通过咨询服务平台,专家线上“坐诊”,为一线提供精准、精细的生产服务指导。智能化烘烤设施的建设,让“一键式”烘烤远程控制真正成为现实。同时,土地流转、农机服务、人力资源平台的搭建,充分调动了土地、农机、人力资源,实现了线上动态管理,确保资源最优配置。

我对智能化种烟充满信心,希望行业能在农机智能化改造和宜地性农机方面进一步发力,更深层次推进烟叶生产作业方式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增强烟叶生产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后劲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浙江绍兴市局(公司)烟叶管理员陈璇:

烟叶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为了精准控制用工成本,助力烟农增收,我们根据近三年浙江嵊州、新昌两个地区的烟叶生产数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于2023年研究开发出“烟叶小帮手”钉钉小程序。该小程序分为烟叶种植中育苗期成本、前期土地翻耕成本、移栽期成本、晾晒期成本等用工成本。烟叶辅导员只需在小程序中输入该烟农的种植面积,就能自动测算出各环节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并做出成本控制提醒、盈亏风险提示、失控成本预警,方便辅导员精准掌握烟农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具有较强操作性与应用性。烟农在小程序中输入种植面积,可以自动测算出烟叶晾晒大棚面积、自然晾晒烟架数量等,避免种植环节成本浪费。

经过数据比对验证,相关数据最终误差小于2%,所有指标分析都比较精准,具有很强的参考性,能为下一年度烟叶用工成本测算提供精准支撑。

评论

新技术 新模式 新农人

从育苗环节的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到起垄施肥环节的北斗导航起垄机,再到大田管理环节的无人机植保飞防、交售环节的手机扫码可追溯……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烟叶生产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措施不断涌现,烟叶生产实现过程可视化、流程标准化,帮助烟农从会种烟向“慧”种烟转变。

数字化转型是科技赋能烟叶生产最有力的体现。近年来,行业全面提升烟叶数字化治理能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烟叶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实现路径,将一体化平台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业务数据化基础上,稳步推进数据业务化,持续优化流程、完善工序、提升效能。

数字化转型推动烟叶生产流程优化,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和决策辅助支撑,提升生产水平。

近年来,行业各烟区通过科学搜集数据,指导育苗移栽、合同签订、面积核查、田间管理、烘烤收购、烟叶流通等烟叶生产全过程管控,实现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全国各烟区通过加快探索烟田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建立烟田地块及烟区基础设施时空数据库,形成烟叶生产数据资源“一张图”,有利于摸清烟叶资源整体现状,全面掌握“在哪种烟”等实际情况,高效统筹利用烟田资源。

近年来,行业通过汇聚烟叶生产中的基本烟田、基础设施、烟农等核心资源要素,不断优化整合各类数据,全面实现种植合同线上签订、种植田块信息绑定、生产收购过程管理,推动烟叶生产由要素资源驱动向数字创新驱动转变。同时,通过不断深化烟叶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持续拓展烟叶种植动态监测、趋势研判、质量评估、灾害防控等应用场景,推动烟叶生产精准化、网格化管理。

数字化转型,让烟农种烟更轻松,让烟农享受智能化带来的变化,加快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在签订种植合同环节,推动种植合同签订转线下为线上、转纸质为电子,让“数据跑路”代替“烟农跑腿”;在田间管理环节,逐步探索“云端课堂”,实现烟叶生产标准可视化,推动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落地;在生产收购环节,实现线上预约,减少烟农交售烟叶等待时长,让烟农售烟更舒心……

通过梳理烟叶生产流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服务科学性,打通数据“痛点”“堵点”,助力烟农科学高效种植。全国多个烟区搭建“需求线上对接、作业平台调度、作业线下实施、服务全程追溯”模式,构建从育苗到烘烤全过程专业服务模式,分环节组建专业化队伍,同时促进育苗工场、烘烤工场智慧化升级,推动田间智能农机应用,让烟农享受到智慧生产带来的便利。

从会种烟到“慧”种烟,从在路上到在线上,从靠经验向靠数据,背后是新技术、新模式赋能烟叶生产的不断实践,越来越多“新农人”从智慧烟草生产中收获了幸福和希望。未来,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更多相似内容:

http://www.xiangyun.gov.cn/xyxrmzf/xxgkml/201801/687d19174f8d4fc384519ac08c187e59.shtml

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yypt/yqzs/334656.shtml

https://news.sina.cn/sa/2009-05-05/detail-ikkntian1590123.d.html

http://www.tobaccoms.com/html/yypt/yqzs/334656.shtml

https://m.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1415295.html

https://m.diyifanwen.com/word/xiangzhenlinyegongzuozongjie.html

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gerenzongjie/13714274.html

http://www.longyang.gov.cn/info/5264/9956469.htm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