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香烟价格 正文

河南平顶山市烟草局: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烟农增收-河南平顶山:让闲置土地开出“经济之花”

河南省平顶山市的程女士在社交平台实名举报叶县叶邑镇北水城村党支部书记赵某 来源:哔哩哔哩网

河南平顶山市烟草局: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烟农增收

“大家快看我摘的这个大不大,估计得有15斤?”2月23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金叶源烟叶种植合作社的蘑菇种植基地里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社员们比赛着看谁采摘的蘑菇大。

社员高兴地抱着丰收的灵芝菇。

据了解,郏县烟草公司与郏县金叶源烟叶种植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了增加烟农的收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把育苗之前闲置的土地和塑料大棚用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灵芝菇,不仅提升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而且大大增加了烟农的收入,同时也让一部分要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金叶源烟叶种植合作社社员在认真的采摘灵芝菇。

往年烟叶收购后,基本上都没活儿,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既照顾不了孩子也无法照顾父母,如今在家门口跟着合作社种植灵芝菇,一季下来能挣几千块钱,这也不比外出打工差呀,哈哈!社员王大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笑出了声。

河南平顶山:让闲置土地开出“经济之花”

社员高兴地抱着丰收的灵芝菇 史建峰 摄

“大家快看我摘的这个大不大?估计得有15斤。”2021年2月23日上午,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金叶源烟叶种植合作社的蘑菇种植基地里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社员们比赛着看谁采摘的蘑菇大。

据了解,平顶山市烟草公司郏县分公司与郏县金叶源烟叶种植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了增加烟农的收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把育苗之前闲置的土地和塑料大棚用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灵芝菇,不仅提升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而且大大增加了烟农的收入,同时也让一部分要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金叶源烟叶种植合作社社员在认真的采摘灵芝菇 史建峰 摄

“往年烟叶收购后,基本上都没活儿了,大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既照顾不了孩子也无法照顾父母,如今在家门口跟着合作社种植灵芝菇,一季下来能挣几千块钱,这也不比外出打工差!”社员王大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笑出了声。

(原载于2021年2月25日《河南商报》9版)

河南洛宁:烟草农机农艺相融合 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农机轰隆隆,烟田冬耕忙。眼下已是寒冬时节,借着晴好天气,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小界乡烟地里农机声“隆隆作响”,一眼望去,只见一辆辆拖拉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用机械化开展冬耕深翻又快又好,省工又省力!”小界乡烟农韦圆亮说道。

图为洛宁县烟田冬耕深翻作业场景(张雪摄)。

农机助力,烟农省力。机械化作业在烟田冬耕环节“大显身手”,这只是河南省洛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洛宁县局(分公司)聚焦提高烟叶机械化水平,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不断加快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建设步伐,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为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推进烟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田宜机”,推进宜机化烟田改造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具备典型的“豫西烟区”生态环境特点,烟叶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山地地形以及南部丘陵地形,农机发展和推广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典型的丘陵地形影响了机械的适应性,限制了农机农艺融合度。

实现农机下田,首先要稳定烟区烟田,合理规划,形成规模化种植。在此情况下,洛宁烟区立足基本农田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稳定基本种烟区域,完善设施配套,发挥资源聚焦效应;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合理轮作、连片种植,促进“烟叶 N”多种产业互补发展,打造百亩片、千亩方集中连片烟田,提高规模化水平。以烟田规模化为基础,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原有设施的基础上,以去埂并田为主,开展轻中度土地整理工作,机耕道路建设结合归并田块,去弯取直,减少纵横交错,减少机械作业死角,改善农机作业环境,着力解决机械作业“下田难”“作业难”问题,促进作业区烟田整体宜机化水平提升。

“以艺宜机”,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

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洛宁烟区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通过农艺标准化,带动作业机械化。围绕三大作业场景,聚焦六个农艺环节,对技术标准体系内容进行讨论、研究、验证,参与制定了适合豫西烟区的《农机农艺融合操作规程》。针对烟叶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农艺环节,优先配置成熟适用的农业机械;针对机械化程度一般,适配度不高的生产环节,从农机适配性提升和农艺宜机化再造两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宜机化农艺标准技术规程,着力解决农艺与农机脱节问题,推动农艺向农机前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以研促融”,加强农机研发试验

为了精准匹配适合洛宁烟区的烟草机械,在洛宁县王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了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场,用来试验改进各环节烟草机械。从移栽到成熟采烤,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烟草机械在大面积作业前,需要先在这里进行反复的测试、改进。同时,充分发挥研发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积极作用,有效融合烟农建议意见,对烟叶生产薄弱环节进行研发。

目前,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场测试改进了起垄施肥机、移栽机、除草机、植保机、采收机、装烟升降机等,研发了植保机器人和采收车,这些机械全部在王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应用,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顺利承办了豫西片区农机农艺融合田间管理环节现场观摩会、豫西片区农机农艺机械化采收作业现场会,为洛宁烟区下步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服促农”,稳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近年来,洛宁烟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以合作社为主体,完善服务机制,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带动烟叶生产水平提升。在王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设立农机租赁站和农机维修站,开展农机农艺培训和农机保养维修服务,“订单”开展农机作业,推动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以农机服务为重点,发展综合农事服务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全域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助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粮食生产和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通过冬耕、整地、育苗、起垄施肥、移栽、覆膜、植保、中耕除草、打顶抹杈、采收、烘烤、拔杆12个环节机械化作业,烟农种烟平均用工从22个减到14个,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迈进”已成为夯实烟叶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洛宁县局(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国家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持续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实现农艺、农田、农机、农服“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全力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为实现烟区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积极贡献烟草力量。

关于推进烟叶产业高发展的思考

烟叶稳则行业稳,烟叶兴则行业兴。

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年来,随着全国烟叶发展形势由控转稳、由稳转增,烟叶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在当前全面推进行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烟区如何立足“三农”工作大局,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河南灵宝烟区为例,对烟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烟区发展现状

灵宝市全省核心烟区之一,种植规模在全省37个植烟县中排居第4位。多年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灵宝烟叶产业得到了稳定持续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良好的发展氛围。灵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烟叶产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地方烟农增收,财政增税和企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以2023年为例,全市落实烟叶种植面积6.5万亩,累计收购烟叶17.75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7亿元,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作用进一步发挥。

2.坚实的生产基础。把面积落实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挥计划价格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水源工程项目、烟叶生产投入等一揽子政策激励作用,全市标准亩种得实、风险田留得足。聚焦培育“中棵烟”,狠抓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全市烟叶生产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率达到100%”。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烟叶质量。按照“一站一示范、一站一特色”的模式,着力打造技术示范好、生产效益高,以及可参观、可学习、可复制的标准化示范田,以点带面提升全市烟叶生产质量。

3.实惠的补贴政策。把降成本、增收入作为稳定种植主体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烟叶生产投入补贴力度。以2023年为例,全年为全市烟农投入烟叶生产补贴资金4240万元,同比增加591.1万元,亩均补贴707元,户均补贴1.28万元,极大降低了烟叶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农种烟积极性。投入165万元购进耕地、播种、水肥一体等各类农用机械174台,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4.完备的烟基设施。紧紧围绕“旱能灌、涝能排、房配套、渠相连、路进田”目标,不断提升烟区承载能力。以2023年为例,全市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33项,投入资金2465.4万元。其中,新(改)建电代煤烤房投入资金1157万元,受益烟田面积6180亩;分级回潮车间及其附属设施项目投入资金996万元,受益烟田面积15800亩。

5.贴心的专业服务。依托专业合作社,围绕烟叶“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组建专业服务队,着力构建与烟叶生产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体系。2023年,在去年福地烟站专分服务站试点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先后在朱阳、白羊等建立10个专分服务站,年覆盖产能5万担,在保证分级效率和纯度的同时,每年可为烟农节省成本500万元左右。

二、当前烟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技术落实存在棚架。主要体现在烟田科学施肥上,部分烟农担心前期长势差影响后期产量,同时为减少用工,采取了单次大量施肥方式。据调查2023年个别区域烟田复合肥使用量达到50-75公斤,造成后期贪青晚熟,延长了田间无效生育期。同时,个别烟农仍依靠经验或手艺,“一炮轰”“硬变黄”“一次平顶”等过度追求省工和产量的做法仍然存在。

2.烟基设施不够均衡。烟区发展规划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结合不紧密、不同步,烟基设施分布与生产布局匹配不均衡。部分烟水工程因水源、地理、年限、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水池水源供水不足,管网通水不畅;部分烤房因建设年限、烟区调整、等因素无法正常使用。基础设施项目存量大,协议约束力不强,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资金渠道不畅,造成设施丢失、损坏严重。

3.队伍整体素能不高。个别基层烟站站长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欠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不强,处理复杂矛盾、服务烟农的能力不足。基层员工担当意识弱化、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争先创优的责任感、使命感。烟叶专业分级人才严重匮乏,基层活力不足,执行力偏低。

4.“雇工难”“用工贵”问题仍然突出。据了解,在采烤旺季,“雇工难”“用工贵”问题仍然是烟农的“心头病”,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2023年,烟农雇工每人每天劳动报酬在100元左右,今年普遍增长到120-150元/天,而且随着种烟户的不断增加,“雇工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个别烟农在采烤旺季需要从外地找寻工人,用工压力、用工成本有所加大。下一步需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

5.烟农队伍老龄化严重。从烟农队伍年龄结构来看,老龄化问题突出,50岁以上的烟农占比83.6%,40岁以下的烟农占比6.7%。以联系点新店烟站为例,烟站所辖烟农共有446户,其中50岁以上占比80%以上,40岁以下占比10%左右,烟区长远产区发展的动能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1.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面积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好烟田是烟叶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方面,积极向地方党委做好汇报,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持续推动烟叶种植增面积、扩规模。广泛宣传烟叶市场形势、生产扶持政策等,引导广大烟农抓好面积落实。另一方面,按照“发展优势产区、淘汰落后产区、适度集中生产”的思路,优化产区种植布局,着力将种植计划向种植品种优、管理水平高、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工业企业需求旺的区域转移,聚集优势产能,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构建“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多元发展”协同发展机制,拓宽烟农多元化增收渠道。

2.在关键技术落实上下功夫。各环节关键技术落实是提高烟叶质量的根本保障。要立足培育“中棵烟”目标,以推进“四项重点技术”为重点,引导烟农烟农自觉接受先进理念,积极革新生产技术方式,以技术变革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烟农收入。持续深化烟叶网格化管理,按照“全环节覆盖、全链条服务”原则,联合合作社加强对网格员的日常管理和督导考核,推动烟叶生产技术全下沉、全覆盖、全方位,确保平服务指导普及化、技术落实标准化。持续加大烟农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烟草农业需要的职业烟农队伍,发展和稳定新型种植主体。

3.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统筹推进烟叶生产布局和烟基项目布局优化调整,围绕“存量项目布局”规划“烟叶生产布局”,实施烟水、烟炕、烟路、烟机、烟站综合配套,着力实现烟基项目与种植规模、优质产能更加匹配。综合利用乡村振兴、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和资金,做好电能烤房规划布局,加快改造步伐,提升烤能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气象、水利、烟草三方联合预警防灾机制,精准靶向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构建起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立体防灾减灾体系,切实提升烟叶抗风险能力。

4.在农机农艺融合上下功夫。改造宜机化烟田,引导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配合土地深翻、烟水、烟路建设,打造集中连片宜机化烟田,解决“有机难用”问题,打通农机作业堵点。加快适宜丘陵地区烟叶生产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把解决烟草机械全面化、全程化的薄弱环节作为主攻点,通过引进、改造、研发等方式推广新型农机,破解“无机可用”难题,持续提高烟用农机装备的农艺适配性、作业广适性和操作轻简性。引进专业化农服,整合利用社会农机资源和服务人员,为烟农提供专业化农机作业服务。依托一体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让烟农轻松高效种烟。

5.在优化生产方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入,构建专业水平高、服务高效的全程托管服务体系。发挥好合作社土地流转平台、产销结合纽带、专业服务组织“三个作用”,有效整合生产资源,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烟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学习先进产区合作社建设经验,着力在提升合作社“造血”功能上精准发力,不断拓展作社服务功能,提升为农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继续扩大辖区烟叶专分服务站的配置数量,为更多烟农提供分级服务,让烟农在改革创新中得红利、见实惠。

6.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标准化烟站建设,抓住政策机遇,不断完善烟站条件,提高烟站功能水平,夯实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突出抓好烟站站长管理,着力培养一批肯干事、能干事的年轻站长队伍,带头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加强栽培、分级、烘烤等专业人才队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基层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烟农水平。抓好规范管理,持续烟叶条线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增强干部职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保障各项管理制度落地落实,防范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河南渑池:政企携手托起产业兴旺有力量

富民者,以农桑为本。

“老乡们,生产上还有啥困难?”“解决了电烤房,俺种烟的劲头更足了!”……元旦刚过,河南渑池县特色产业服务中心和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就烟农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开展专题调研。

近年来,河南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聚焦“强农富民”战略,坚持“政府主导、烟草主体、烟农主力”的稳产保供机制,政企携手推动烟叶产业发展,烤烟已成为渑池县财政税收少不得、烟农增收离不得、振兴乡村缺不得的重要支柱产业。

扶智强技:打造产业“新农人”人才集群

“作为一名农民,烟草公司给了很多学习机会,让我长了本领、增了见识,有了一技之长!”谈起种烟的感受,渑池县果园乡展庄村返乡青年卫卫波自豪地说。

近年来,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开办“烟农夜校”、设立“仰韶烟叶微课堂”公共学习平台……这些学习的场所场景已成为广大烟农成长进步的“充电桩”,成为照亮他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烟农的学历层次水平差异和年龄跨度较大,许多烟农家务缠身,很难长时间离开田地。如何确保培训效果?

图为渑池县西村烟站组织烟农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根据烟农群体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因人施教、分类培训,比如,对于烟区年龄偏大的烟农,往往采取“现身说法”方式,让老烟农亲身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新幸福”。

——利用新媒体手段,推广视频讲解。除了应农时开展的烟农大培训,还以制作短视频方式,讲解技术要领,演示操作过程,推出的短视频已经成为科普烟草技术的窗口,深受烟农欢迎。

——不分场所培训,更加人性化。根据烟农实际情况,把培训场所办在村庄里、办在田间地头,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利于烟农产学结合、同学共进。

打造产业“新农人”人才集群,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并非“孤掌独鸣”,县政府全力打着“合拍”。2023年,渑池县县政府邀请烟草行业专家前来授课,投资40余万元,共举办职业烟农培训班7期,受益群众7000余人次,让乡村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角。

“有了学习的平台,让我对未来种烟致富更有信心,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影响更多有志青年,为家乡建设多作贡献!”日前,抖音号“种烟小伙”发布了这样的视频。

夯基兴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产业“兴”起来

“今年中耕培土机、移栽打孔机等生产农机具多了,投工少了;烟夹、装烟机等烟叶调制设施用上了,种烟变轻松了……”说起今年烟叶生产,渑池县果园乡烟农贾栓章如数家珍。

坚持“减少用工就是增效”的思路,2023年,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生产机械化、育苗设备、电能烤房、烟夹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699台(个、套、座),烟农亩均用工减少2.85个。

图为2023年渑池县新建电烤房

以电烤房为例,近几年,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通过新建或改建电烤房791座。烟农们算过一笔账,一座电烤房一季下来较传统烤房(煤烤房)省下2500元钱,这还不说电烤房还有省心省力的优势。

省出来的就是赚来的。电烤房的优势显著,一下子让广大烟农对电烤房的需求“热度”猛增。

“花钱要花在刀刃上,真正为烟叶产业发展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渑池县特色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焦宝丰告诉说,为满足烟农需求,县政府在2023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500万元,建设电烤房168座,加上2022年建设的22座,县政府共建设电烤房190座。

就电烤房这一项,县政府和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共同建设981座,烘烤能力覆盖全县烟叶面积60%以上,每年为烟农减少生产投入245万元有余。

解难纾困:难事“帮”起来,促进烟农安心生产

“2023年是我收入最好的年份,这离不开烟站和政府的帮助,烟站和村干部为我创造了规模化种烟的条件。”段村乡柏隆村村民陈立峰,一直在外跑长途,去年他回村种烟第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因耕地受限、烤房设施不足等原因,陈立峰对种植烟叶几乎不抱希望,但在村干部、烟站、乡政府、特色产业服务中心共同协调下,圆了他想靠种烟致富的梦想。

在渑池烟区,像陈立峰一样,烟草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商解决烟农的事还有很多。

烟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渑池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明确了粮烟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抓烟措施,将基本烟田纳入了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并制定《渑池县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意见》,还明确从烟叶税收中提取专项资金扶持发展烟叶产业,为全县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政企携手托起产业兴旺有力量。展望2024年,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统筹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绘就烟农减工降本、增收致富新图景;县政府计划再投资建设220座电烤房,职业烟农“数据库”正在归档整理,科普乡村产业人才“蓄水池”越扩越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